Knwoledge,  風格配色

現代風的起源

國立包浩斯學校
由 Mewes in de-Wikipedia – 自己的作品,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65180

國立包浩斯學校

現代風思想約於20世紀初萌芽,也被稱為包浩斯主義,特點是理性、簡潔、功能性。包浩斯是一所德國的藝術與建築學校,德語為Staatliches Bauhaus(國立包浩斯學校),Bau是建築之意,而Haus則是房屋。包浩斯學校主要分為三個時期,1919-1925年的威瑪時期、1925-1932年的德紹時期以及1932-1933年的柏林時期。

沃爾特‧格羅佩斯
由 Louis Held – http://museum-digital.de/san/index.php?t=objekt&oges=1791,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891290

1919-1925年的威瑪時期

學校為威瑪市立工藝美術學校與威瑪美術學院的合併,由德國建築師和建築教育家─沃爾特‧格羅佩斯於1919年創辦。1923年德國圖林根政府正式要求包浩斯舉辦一次綜合展覽,此展覽共吸引了1萬5千多民眾參觀,作品的簡約、沒有裝式的風格受整個歐洲、美國及加拿大等各地評論家的熱烈讚揚。由於威瑪時期的任教教師與威瑪共和的左派執政黨有相當的關係,因此右派政府一直抱持著反對包浩斯的態度。1924年2月圖林根議會選舉後政治形勢轉變,左派的執政黨相較於右派DVP黨,少了百分之五十的席位,政治局勢丕變。其他城市建議包浩斯的老師及學生們換一個新的地方讓學校繼續運作,再加上圖林根政府亦感受到財政與政治上的現實壓力,最後威瑪的包浩斯終於在1925年時結束運作,並搬到德紹繼續教學。

由 Bundesarchiv, Bild 183-1987-0204-305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345847

1925-1932年的德紹時期

學校搬遷至德紹後,格羅佩斯親自設計了包浩斯得設校設,並在1926年12月落成,此建築成為了格羅佩斯的代表作之一,校舍建築面積一萬平方公尺,是一個由許多功不同的部分組成的中型公共建築包括教學用各科系的工藝工廠,校舍內部的設計部分則由全校師生設計,其中包含了由馬歇爾‧布魯耶、馬特‧史坦及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所設計的第一批新鋼管材料設計的家具,像是第一個懸臂椅。1928年格羅佩斯辭去了校長的職位,並推薦了漢斯‧邁耶為新任校長,在邁耶的領導下,學校有了第一筆的盈收,但邁耶在校內積極地鼓吹學生餐與政治活動並宣揚共產主義,他的極左派、泛政治化與反藝術的立場,讓他與教職員和德劭政府關係惡化,布魯耶等教師相繼離職,1930年在與論壓力下,格羅佩斯逼迫邁耶辭去了校長的職務,並邀請了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接手職位,密斯‧凡德羅則是一位立場中立的人,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終止校內所有政治運動,並積極推動建築教育。然而1931年納粹黨在德紹大選獲勝,包浩斯在納粹主義下被認定為非德國事物,並且被冠上猶太式的現代主義建築,學校被下令關閉。密斯‧凡德羅在1932年10月關閉了學校,並帶領包浩斯全體師生前往柏林。

密斯‧凡德羅
由 Hugo Erfurth – MKG Sammlung Online,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86431569

1932-1933年的柏林時期

1932年包浩斯遷至柏林的一處廢棄電話工廠營運,此時學校已陷入經濟困境,教職員的薪資僅由學校本身的專利費用及學校師生的作品收入來支付。1933年1月納粹政府取得國家政權,四月初便下令關閉包浩斯學校,並在4月11日由納粹政府的秘密警察強制驅離並佔領了學校。密斯‧凡德羅在努力奔走交涉了四個月後,於8月10日以經濟困難為由宣布永久解散包浩斯學校。

位於柏林的包浩斯博物館
由 顾震弘 – 自己的作品,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1955489

1996年在威瑪與德紹的包浩斯學校建築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2017年該世界遺產增加了位於貝爾瑙的德國貿易聯盟聯合學校建築(由漢斯‧邁耶與漢斯‧維特韋爾設計)
即便包浩斯學校已經關閉了近100年,然而包浩斯主義在現代建築學、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現代美術等領域有著深深地影響。現代主義風格便是由包浩斯主義延伸而出的變化。